北京市“伟大抗战精神”百姓宣讲团走进南磨房
忆峥嵘岁月守初心,传红色精神担使命。9月11日上午,北京市“伟大抗战精神”百姓宣讲团走进南磨房乡开展足彩胜负14场专场报告会。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市委讲师团)百姓宣讲处、足彩胜负14场委宣传部相关领导以及南磨房乡机关、社区、企事业单位的党员干部和群众代表200余人共同聆听报告会。
来自北京市各行各业的7位宣讲员以“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为主题,用质朴的语言和真挚的情感,带领现场听众回溯波澜壮阔、气壮山河的抗战岁月,引发大家的强烈共鸣。北京市房山区委党校教师刘金玲以《红色马安的“两面锦旗”》为题,讲述了这个“抗日模范村”倾尽全力支援抗战、保卫家园的感人事迹。如今,昔日的战场已蝶变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英雄的土地正焕发出蓬勃的新生。
中央民族大学学生吴怡萱作为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志愿讲解员,在《“731”,不能忘却的烙印》宣讲中,讲述日军侵华时期的滔天罪行,呼吁青年一辈要勿忘国耻,为中华民族的崛起而挺膺担当。
中国民航信息集团有限公司海外业务经理孙畅以姥爷留下的《三封家书》为主线,深情讲述了姥爷的英勇事迹和“宁可阵前亡,不愿在后方”的坚定信仰。传承姥爷精神,孙畅带着民航自主研发的信息系统到“一带一路”国家,输出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首钢集团退休职工
李镭以《磨刀声声铸脊梁》为题,生动讲述石景山区模式口与二十九军大刀队的渊源。模式口人民磨刀支援抗战是抗战中军民同心,抵御外辱的生动写照。
北京印刷学院学生杨舒惠以《抗战时的一台木质印刷机》为主题,讲述了抗战时《晋察冀日报》的木质印刷机故事。这台机器是抗战宣传的武器,见证了共产党人的不屈精神,激励后人传承奋斗。
伴着悠扬的歌声,房山区退休音乐教师邢秀花以《在歌声中讲述党史》为题,讲述了退休后在“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革命歌曲纪念馆做志愿讲解员的质朴初心和期间遇到的动人故事,激励各界观众传承红色歌曲、赓续抗战精神。
北京市西城区第一军休所退休军官、战时一等功荣立者王曙光在《永远的军魂》的宣讲中,让大家了解到他自小受狼牙山五壮士故事感召从军,主动请缨赴西南边境参战,在战斗中因踩地雷失去双脚,仍以军人标准生活、学习、参与公益活动,生动诠释军人舍生忘死、保家卫国的使命与担当。
“我若记得,你便活着!”,宣讲结尾创新采用AI视频形式,让英烈和先辈们穿越时空,看到了今天繁荣昌盛的祖国,今日中国,如你所愿!
最后,全场人员起立合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激昂的旋律和一个个鲜活的故事如同一颗颗红色火种,在听众心中点燃共鸣。
从气壮山河的英雄史诗到润物无声的凡人坚守,从血染沙场的历史记忆到薪火相传的当代实践。本次宣讲活动把红色故事送到群众身边,让红色精神浸润人心。大家纷纷表示,本次宣讲不仅是一次听觉盛宴,更是一次精神的洗礼,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